2017宜宾中考考试说明
《2017年宜宾中考考试说明下载》.doc
地 理
一、考试范围和内容
2017年“宜宾市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和内容涵盖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七八年级(上、下册)的全部内容和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课程内容,逐步体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注1),具体内容和要求见下表:
内容板块 考试要求
地球地图 1.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
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4.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5.在地图上辨识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
6.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判读坡度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7.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8.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世界地理 1.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4.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5.学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6.运用气温、降水量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7.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8.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9.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10.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1.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1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13.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14.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5.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16.运用地形图说明某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17.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18.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19.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20.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中国地理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3.在我国政区图上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4.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5.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6.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7.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8.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9.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10.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
1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的影响。
12.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1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14.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特点。
15.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16.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17.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其地理意义。
18.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四大地理单元,比较其自然地理差异,说明各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19.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20.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21.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2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
2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24.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25.举例说明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26.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27.举例说明区域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28.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29.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乡土地理 1.运用地图,描述家乡的地理位置,分析其特点。
2.利用图文资料说明家乡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3.举例分析自然资源、自然灾害对家乡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4.利用资料说出家乡人口数量和人口变化的特点。
5.运用图文资料认识家乡的交通现状,了解家乡的主要物产和资源状况。
6.了解家乡的发展规划,关注家乡的未来发展。
注1: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维度。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
(二)考试时间及分值
考试时间为60分钟,全卷满分为100分。
(三)试卷结构
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分值约占 60%(20个题,每题3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分值约占 40%(4个题,每题10分,综合题为主)。
(四)试题难度
容易题占70%,稍难题占20%,较难题占10%。
(五)内容比例
【地球地图】约占20%;【世界地理】约占20%;【中国地理】约占50%;【乡土地理】约占10%。
三、题型示例
【例1】家住筠连县城的小丽同学准备寒假随父亲自驾游去蜀南竹海。读“宜宾政区和主要旅游景点示意图”(图1),帮助小丽完成下列(1)~(3)题的旅游攻略。
(1)蜀南竹海位于筠连县城的
A.东北方 B.西北方 C.东南方 D.正南方
(2)假如图1比例尺为1:3000000,小丽量得她家与蜀南竹海的图上直线距离约为2.2厘米,那么实际直线距离约是
A.6.6千米 B.66千米 C.660千米 D.6600千米
(3)到了景区后,如果她要游览翡翠长廊、七彩飞瀑、仙寓洞等,应该选择的地图是
A.植被图 B.地形图 C.导游图 D.人口图
【答案】(1)A (2)B (3)C
【说明】本题组以自驾游攻略为背景,考查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选择地图等知识。该题组以乡土地理为切入点,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基本理念。学生通过读图找出筠连县城和蜀南竹海的位置,运用一般地图的定向原则可得出(1)题答案。通过运用比例尺计算公式算出距离得出(2)题答案。根据地图选择的一般原则得出(3)题答案。
【例2】读图2,完成(1)~(3)题。
(1)图中②、③、④、⑤四地冬季多雨的是
A.②地 B.③地 C.④地 D.⑤地
(2)图中②、③、④、⑤四地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
A.②地 B.③地 C.④地 D.⑤地
(3)影响图中①、②、③三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因素 B.纬度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答案】(1)D (2)D (3)B
【说明】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亚欧大陆轮廓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以及举例说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同时考查了学生阅读地图并从中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属于容易题。(1)小题从亚欧大陆轮廓图或四地气温曲线图可以看出四地位于北半球,从降水量柱状图看出⑤地冬季降水多;(2)小题从四地1月气温和7月气温可看出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⑤地 ;(3)小题从三地的位置可以看出影响三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
【例3】某青年拓展营组织男女两队到郊外进行户外拓展活动,读拓展活动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图3),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女子队从张庄出发,沿小溪边逆流行走到达A点,她们行进的路线位于 (山体部位),其前进方向是 。(2)攀岩运动被称为“岩壁芭蕾”、“峭壁上的艺术体操”,男子队准备攀岩,B、C、D三地中适合攀岩运动的是 地。
(3)两小队分别从C点和D点登上E山峰,比较省力的是从 点登山,原因 是 。
(4)两小组登上E山峰峰顶时,在气象观测点看到标识牌上此时的气温为15℃,此地海拔为
米。由此可计算出此地与D地的相对高度为 米,D点的气温大约是 ℃。
(5)考察结束后,经过讨论判断出该地的地形类型主要属于 。
【答案】(1)山谷;由东南向西北(或向西北);(2)B;(3)C;从C到E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4)798;298;16.8(16.6—17均可);(5)山地
【说明】本题以青年拓展营为背景,考查地图上辨别方向、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形类型、不同海拔高度气温计算等知识。本题情境新颖、综合性强、对学生能力要求高。根据图中信息,结合山地不同部位的判读、地图上如何辨别方向、地形分类、不同海拔高度气温计算等知识储备可得出本题答案。
【例4】读下面图(图4)表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2017年4月世界大地震相关信息表
图中序号 日期 地点 震级 震源深度 震中位置
A 4月13日 缅甸 7.2级 130千米 23.14°N,94.87°E
B 4月16日 日本 7.3级 10千米 32.75°N,130.80°E
C 4月17日 厄瓜多尔 7.5级 19.2千米 0.37°N,79.94°W
材料二:世界板块及震中位置分布图
(1)图中地震A位于 地震带。地震A发生国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
是 ,其选择该粮食作物的主要原因是 、
。(列举两个方面)
(2)从震源深度看,地震B比地震A (深或浅),因此破坏力更大。
(3)地震C处于 (低、中、高)纬度,该地震的发生与 板块和
板块的运动有关。
(4)地震是一种危害巨大的自然灾害,为减轻其危害,我们可以采取哪些防灾措施?
(列举两个方面) 、 。
【答案】(1)地中海——喜马拉雅 水稻 气候高温多雨,耕地较少,人口稠密(任答
两点) (2)浅 (3)低 美洲 南极洲 (4)使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 定期开展
防震演习(或提高民众防灾意识, 建立预警系统,储备物资等。)
【说明】本题由当年发生的世界重大自然灾害作为切入点,涉及了经纬网、世界地震带的分布,地震与板块运动的关系,防灾减灾措施,东南亚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等知识。考查了学生从表格中获取震源深度、震中位置等信息的能力,体现了对学生运用图表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素养的考核。要求学生结合板块分布图和相关知识储备完成问题。
【例5】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湖南卫视的综艺栏目《爸爸去哪儿》,最后一站是“去东北看雪吧”。
材料二:图甲为“东北部分地区多年平均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图,图乙为“东北地区”图。
(1)到东北去看雪选择最适应的季节是 。
(2)图甲中多年平均雪期由南向北空间分布的变化规律是 ,主要影响因素是 。
(3)下列有关图乙中山脉走向说法正确( )
A.①③山脉走向相同,均为东北—西南走向
B.①②山脉走向相同,均为南北走向
C.②③山脉走向相同,均为西北—东南走向
D.②山脉走向与众不同,呈东—西走向
(4)结合甲、乙两图,分析归纳同纬度地带山地雪期比平原地区 (长/短)。山地
最适宜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5)图乙中A地区是我国最大的 平原,该平原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
多的粮食生产基地,请从社会经济角度说明形成的有利条件。(至少两点)
。
【答案】(1)冬季 (2)逐渐递增(增加、增长) 纬度因素(气温随纬度的增大而降低,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 (3)A (4)长 林地 (5)东北 交通便利、科技水平高、机械化程度高等
【说明】本题由学生喜欢的综艺节目引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情境设置新颖,突显高初中衔接。考查了学生运用地图材料分析东北地区地形、气候特征及农业生产条件。属于容易题及稍难题。该题首先从图甲中等雪期线的数值变化得出分布规律,结合纬度的变化分析出影响因素;其次从图乙中看出山脉的走向;第三综合甲乙两图,分析山地和平原的雪期差异;第四结合自身知识储备,说明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形成条件。